《豆腐街建筑——横跨200余年教科书式的四种风情》
想要一眼看完马六甲每个殖民时期建筑风格,首推豆腐街。这里横跨200余年4种建筑风格并列一排,让你一眼看完。
马六甲豆腐街的建筑不仅浪漫有余,还写满了风情。4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并列一排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交融,从1790年荷兰到1960年艺术装饰式这条街拥有了跨越了两百多年之久的建筑风格并列在一起,宛如教科书般的存在。
最左边的“荷兰式”保留的比较完整在咕俚街,最右边的建筑是“ART DECO”风格,自一战结束后出现。(資料提供:陳壽錦先生)
1790-1850年代 的荷兰式建筑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双折线屋顶;侧墙沿街面开数窗,老虎窗。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 1880 年复兴时期的诸多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 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
1840 – 1910年代 的闽南式建筑门面设计从简朴到繁华,建筑风格含有中国元素的两叶木制梳子门、气窗、山墙、天井等等。墙面 “出砖入石”是闽南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墙面形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墙面呈现出厚重、古朴、拙实的审美价值。多样不重复的结构,反而整体烘托出浑厚、刚毅的砖石气势。
1910 – 1930年代 的晚期海峡折衷式建筑,海峡折衷式建筑是中式、马来式及英式的建筑风格的糅合,早年流行于星马和泰南一带。这样的风格是华裔的风格。据悉,早年南下的华商在赚到钱后,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留洋的孩子认为中式建筑过于古老,选择将美丽的罗马柱子融入建筑里。因此,可以在这类建筑里找到神兽、南瓜、罗马柱子、百叶窗等,非常特别。
1930 – 1960年代 的艺术装饰式建筑风格Art Deco演变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当时的欧美(主要是欧洲)中产阶级追求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是感性的自然界的优美线条,称为有机线条,比如花草动物的形体,尤其喜欢用藤蔓植物的颈条、以及东方文化图案,如日本浮世绘。
同时,Art Deco不排斥机器时代的技术美感,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也被用来表现时代美感,比较典型的装饰图案,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色彩运用方面以明亮且对比强烈的的颜色来彩绘,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图,例如亮丽的红色、魅力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后期,随着考古发现,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玛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也都成了Art Deco装饰的素材来源,如埃及古墓的陪葬品、非洲木雕、希腊建筑的古典柱式等等。
从1790年荷兰到1960年艺术装饰式这条街拥有了跨越了两百多年之久的建筑风格并列在一起,宛如教科书般的存在。
虽然老街没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但它却有着属于自己的低调、朴素却不失精彩。这四座并排的建筑不但体现了马六甲的美,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
豆腐街 & 板底街 | 马六甲百年老街 链接 - https://www.facebook.com/240257649759771/videos/114056270666124 从该影片的07:53秒开始。
© It's Unique 精致马六甲 著作權聲明: 本專頁欢迎原贴转发及分享。未經《It's Unique 精致马六甲》書面同意,不得擅自以下載、修改或以他法重製本專頁及本帖所有內容。
商业合作: 品牌推广知名度请联系 Whatsapp +60167922809
马六甲大型文史纪录片系列,留守脸书专页『It's Unique 精致马六甲』定时更新
📌Telegram 更多 更快 https://t.me/itsuniquemelaka
📌Telegram 免费打广告 https://t.me/itsuniquemelakagroup
//
Comments